图片
图片
七月底台风“竹节草”,正面登陆影响上海,带来狂风暴雨。八月初高温酷暑天气,急不可耐再次返场,高温高湿让人喘不过气来,身上衣服一天到晚汗淋淋的。吃过早饭,来到小区广场练单杠,遇见一位锻炼的老者,他说这个季节到上海古猗园是最好的,那里就是避暑秘境。于是,我毫不犹豫乘坐公交车前往一探究竟……
图片
古猗园我以前也去过多次,只是不同季节有着不同游玩体验。几年前,我与单位同事夫妇相约在此,印证了人生四喜中的一喜——“他乡遇故知”,见面时格外亲切,无话不谈。说的是家乡话,吃的是家乡菜,喝的是家乡酒,打的是掼蛋牌,度过了一段愉快时光,让人记忆犹新。
古猗园坐落在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,始建于明嘉靖年间,原名“猗园”,取自《诗经》中“绿竹猗猗”一句。后历经多次改扩建,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,更名为“古猗园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古猗园再次经过改扩建,现已成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。
图片
古猗园以猗猗绿竹、幽静曲水、明清建筑、楹联诗词、花石小路五大特色而闻名,散发着特有的古朴素雅气质。走进大门,我向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,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游玩。
入口区长廊,有一处为游客提供的免费供水点,水龙头分别标注着开水、温水,细致周到的服务,让游客流连忘返。园内到处可见莲花、睡莲,盆莲竞相开放,争奇斗艳,美不胜收。莲花周围喷出湿气,走在中间云雾缭绕。
图片
巧遇来园打卡拍照的摄影爱好者,这位小姑娘身背大、中、小三台照相机,热情打招呼后,我请她帮忙照一张留影。园内小拱桥、石板路四通八达,纵横交错。
看到景点立即拿手机拍照,一不留神让人晕头转向,找不着东南西北,就连公厕在哪也难以找到。尽管有箭头指示,但拐弯抹角,让方向感较强的我,也迷路了,不得不问下当地人,朝着他们的指向飞奔而去……
公厕内卫生保洁员姓闻,每天值班清扫,公厕内一尘不染,香气飘逸。智慧公厕自带满意度显示屏,我情不自禁走过去,在屏上按下“非常满意”键,公厕卫生满意率达99%以上。看到游客对环境卫生的肯定,保洁员立即站起身来对我说:“谢谢!”
图片
古猗园各种树木不胜枚举,大多数树木名称很少听到看到。除白玉兰、广玉兰、银杏树、落羽杉、梅花和香樟树外,还有女贞树、鸡爪槭、蚊母树、珊瑚树、复羽叶栾树、羽毛枫树、古盘槐树等几十种。特别是一棵百年以上的银杏树,仰望绿叶,郁郁葱葱,仿佛是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;二棵百年以上的龙柏树,树干扭曲,刚劲挺拔,生机勃勃;在逸野堂门前,有着470年古盘槐树,树干矮小,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,仍然枝繁叶茂。香樟树种植历史悠久,树龄百年左右,树干直径从一人合抱到三人合抱,比比皆是。参天大树直上云霄,分枝树干好似“五兄弟”,紧紧团结在一起,遥望着蓝天白云。根深枝壮,遮挡着酷热阳光的照射,让游客和在此锻炼的人,充分享受着夏日清凉。
图片
古猗园竹林最为盛名,多达几十种。除孝顺竹(凤竹、雅竹)、罗汉竹外,还有琴丝竹、斑苦竹、早园竹、篌竹、长叶舌竹、摆竹、倭形竹、黑水竹、方竹、金黄人面竹、对花竹、螺节竹、雷竹、黄槽斑竹、乌哺鸡竹等。其中“绿竹巷”长约200米,竹林幽径,茂密竹叶过滤了80%的直射阳光,地面温度比露天区域低8℃左右。竹林释放的负氧离子浓度是普通区域的三倍,对缓解“情绪中暑”有着显著效果。不妨在此处小憩,感受古人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的智慧。
图片
图片
缺角亭,又名补阙亭,是园林内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,其设计缺失东北角,象征当年东北三省沦陷,其余三面以振臂铁拳造型,寓意中华儿女抗争到底的决心。这处党建红色教育点,让我驻足良久。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日本侵占东北三省,消息传至上海嘉定南翔,当地60位爱国志士带头筹款,南翔百姓及旅沪乡亲积极响应,集资建造此亭,最终建成,以示警醒。
特别是看了最近热播的抗日题材影片《南京照相馆》,结尾那句:“铭记历史,吾辈自强”让每位中国人不能忘记,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……
盛夏骄阳毫不吝啬地倾泻热量,炙烤着大地。古猗园这座拥有五百年历史的江南名园,意外成为城市避暑胜地。我连续数日在此度过,收获满满,漫步明代园林,轻松愉快度过一个兼具文化韵味与清凉体验的夏季……
图片
来源:文乡枞阳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